1月17日,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官方网站消息,该所研究员李先锋和袁治章团队开发出面向用户侧的30千瓦时锌溴液流电池系统。该系统由电解液循环系统、2个独立的电堆以及与其配套的电力控制模块组成,设计容量为30千瓦时。经测试,该系统在额定10千瓦功率下放电时,放电电量为30千瓦时。该系统可应用于分布式能源及家用储能等领域。
锌溴液流电池具有成本低、开路电压高、能量密度高等优势,非常适合在分布式储能及户用储能等领域应用。
近年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以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的设计、开发、制备为主线,解决了锌溴液流电池锌枝晶、面容量受限、溴渗透、功率密度偏低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将锌溴液流电池电堆面容量提高至每平方厘米140毫安时,大幅度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
同时,团队以电堆结构设计与系统控制策略开发为两翼,突破了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电堆的结构设计与组装技术,开发出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用户侧锌基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将进一步推动用户侧新型液流电池的发展与产业化应用,对于推动液流电池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