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微染色体--一种在鸟类和爬行动物中发现的微小染色体--有着更悠久的历史,在哺乳动物中发挥的作用也比人们曾经想象的要大。
通过排查不同物种的微染色体的DNA序列,研究人员揭露了这些DNA分子在鸟类和爬行动物家族中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可以延伸到数亿年前。
研究小组发现,这些遗传密码的碎片被打乱出现在胎盘类哺乳动物的较大染色体上,包括人类。换句话说,人类的基因组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正常”。
澳大利亚拉托贝大学的遗传学家珍妮·格雷夫斯说:“我们把这些来自鸟类、龟类、蛇和蜥蜴、鸭嘴兽和人类的序列排成一排,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令人惊讶的是,所有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微染色体都是一样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与文昌鱼的微小染色体相同。”文昌鱼是一种没有骨架的小鱼,与脊椎动物在6.84亿年前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通过在古老的文昌鱼上追溯这些微染色体,科学家们能够与它的所有后代建立遗传联系。这些微小的“尘埃”实际上是脊椎动物的重要构件。
似乎大多数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都吸收并混淆了它们的微染色体,使它们看起来像正常的DNA片段。研究人员说,鸭嘴兽是个例外,它的几个染色体部分与微染色体排列在一起。
研究人员认为,最近DNA测序技术的进步使他们有能力对微染色体进行端对端测序,并更好地确定这些DNA片段来自何处以及它们的目的可能是什么。
目前还不清楚在较大的染色体或微染色体中编码DNA是否对进化有好处,本文概述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科学家平息这一特殊的争论——尽管仍有很多问题。
该研究论文题为'Microchromosomes are building blocks of bird, reptile, and mammal chromosomes',已发表在《PNAS》期刊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