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正面临着市场过热的局面,在这种环境下,大众集团致力于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但不追求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7月6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在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如是说到。
贝瑞德在发言中提出了“2030目标”,即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推出共计17款全新燃油车型,将有不少于30款纯电动车型。并将进一步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未来,大众集团会以“2030目标”和“在中国,为中国”作为战略,紧跟中国市场发展趋势,更努力、更快速地“锻炼”自己。
燃油+电动,双管齐下
“我们将继续发挥在燃油车市场中的优势。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燃油车市场的份额从18%提升到了20%。”贝瑞德表示。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
很显然,作为一家海外传统车企,大众集团并未放弃燃油车业务,这一策略与其燃油车市场份额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大众集团中国市场交付量为318万辆,其中燃油车占比为93.51%。
在大众集团计划中,到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推出共计17款全新燃油车型。未来几年,将通过新款途观、速腾、迈腾、及奥迪Q4和Q8等新车型强化产品阵容。
在贝瑞德看来,尽管燃油车市场总体规模在缩小,但大众集团凭借自身规模和成本优势,仍保持可观的盈利。
论坛上,贝瑞德给出了一组数据。预计今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超过30%,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超过50%。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将增长至2800万到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将达74%,纯电动车型的占比将超过55%。
基于对中国市场趋势的判断,大众集团在发挥燃油车市场优势的同时,同样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一方面是推动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逐步将燃油车型向插电式混动动力车型转变。
另一方面是加速纯电动产品攻势,至2030年,大众集团旗下品牌将有不少于30款纯电动车型。
具体到品牌,大众汽车品牌将在大众安徽投产出口欧洲市场的纯电动车型Cupra Tavascan,还有一款新车型将于2024年下线。奥迪将在2025年和2026年推出三款新车型,位于长春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将于2024年底投产。贝瑞德表示,新车型将进一步强化我们在快速增长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
“大众中国成为集团第二总部”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正逐步成为集团的第二总部。”贝瑞德表示大众汽车正快速拓展本土开发实力。
中国市场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同时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更高。基于“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集团将更加注重本土技术的开发。
不久前,大众集团宣布在中国成立一家全新的研发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将成为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聚焦先进的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未来,将有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在此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同时,集团旗下软件子公司CARIAD中国的软件专家将由2022年的800人扩充到约1200人。
值得一提的是,CARIAD同样与本土企业建立合作。去年10月,CARIAD与自动驾驶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全栈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4月,CARIAD宣布与知名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中科创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布局还涉及动力电池,以便能够快速提升电池性能,并大幅降低成本。2021年,大众集团收购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约25%的股份,未来将通过国轩高科生产标准电芯。
根据贝瑞德介绍,通过大众集团的投资以及合作,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周期将缩短约30%。未来,大众汽车在中国将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盈利比数量增长更重要
6月大众汽车集团资本市场日活动中,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首次提出了“价值高于数量”的原则。即创造可持续的价值放在首位,而非数量增长。
可持续、可盈利价值创造的优先级置于数量增长之上。此次,贝瑞德则阐述了这一原则在中国市场的具体实践。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有超过120家汽车制造商,2022年行业在售的新能源车型达到了383款,2023年推出了约150款新车型,一百多个乘用车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里面盈利的只有寥寥少数。
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进入电动汽车市场的初创企业,有约80%正在或即将退出市场,或者迫切地需要新的资本投入。
在贝瑞德看来,许多汽车制造商由于缺乏其它业务的支撑,高度依赖纯电动汽车业务。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高昂的动力电池价格使他们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压力。
“业务的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贝瑞德认为即使目前环境充满挑战,大众汽车集团仍致力于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不会为了实现短期的交付量增长而参与不健康的市场竞争。
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将接近千万辆,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30%。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贝瑞德把中国比作大众集团的“健身中心”,通过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快速“锻炼”自身。从而跟进市场,完成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转型。
【以上内容转自“汽车头条”,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汽车头条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