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中国寿险业“马太效应”显著 中小公司生存艰难

财经 中国网财经    2017-10-20 19:42

中国网财经10月20日讯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发布《回归保险本源,中小寿险公司发展之道》课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寿险业迎来发展黄金期,但马太效应显著,中小公司生存艰难。

一方面,持续发展的行业前景和寿险业的金融属性持续吸引新鲜资本流入,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宏观因素也为寿险业在“十三五”期间保持快速发展提供了充分支持。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保险定位为“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多项监管政策规定陆续出台,旨在“降杠杆、限结构、控资产、防风险”,从多方面驱动向“保险业姓保”转型。

另一方面,寿险业马太效应加剧,不仅表现在增长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2012年-2016年,我国寿险业原保险保费增长1.2万亿元,七家大公司占比约40%。寿险公司高价值业务的最主要代理人渠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其中大公司通过更加成熟的自我发展机制,分享了代理人增员的绝大部分红利,招募到接近90%的新增人力。

在我国寿险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大量中小公司生存发展举步维艰,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有保费无价值,持续亏损:过去几年部分中小公司依靠资产驱动负债模式超常规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经营利润主要来自投资理财业务的短期利差、并非保障业务的长期死病差。

资产驱动负债,难以为继:监管部门重拳叫停资产驱动负债发展模式,赚取短期利差模式不可持续,中小公司生存问题再次凸显,急需寻求新的突破口。

市场主体增加,竞争加剧:目前国内拥有近80家寿险主体,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是日本的两倍;由于公司之间同质化严重,中小公司与大公司之间、中小公司之间竞争激烈。

另外,行业内外部因素共同导致中小寿险公司生存困难。

首先,在宏观层面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金融业对寿险业的外部溢出性:整个金融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形成外部溢出力量,一定程度扰乱寿险业的经营本质与市场环境,中小公司或主动或被动采取跟随战略,加入了短期理财产品的红海竞争,而偏离保障型的寿险主业。

在监管趋严、“保险业姓保”的大趋势下,资产驱动负债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其次,微观层面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股东期望不理性:中小寿险公司股东背景纷乱复杂,各方对寿险牌照的期望和使用方式差异显著,带来公司治理结构重大转变,部分股东缺乏对寿险行业的理解和认识,异化寿险公司的定位和寿险牌照的用途。

战略定位不实际:中小公司股东期望不实际,战略定位不准确,大多数中小公司没有真正把自己定位为一家中小公司,而且一味追求全国布局、做大规模。

公司经营模式无特色:过于依赖复制其他公司经营模式,缺乏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以及相应的配套经营体系。

人才机制不匹配:中小公司经营严格意义上是创业,需要创业型人才,相当一部分小公司内部充斥着追求职位、待遇、安逸的人员,缺乏创业期必要的创业精神。

产品属性不支持:寿险产品同质化突出,中小公司难以在产品上区分自己,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经营。

责任编辑: 3858NCY

责任编辑: 3858NCY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