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三个文化带带热北京古建“新发现”_TOM财经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三个文化带带热北京古建“新发现”

2017-11-19 14:03 信报网   

 

北京建立三个文化带,让“老北京”和“新北京人”有了一次重新审视“北京记忆”的机会。“老北京”记忆中的北京是青砖灰瓦、蓝天鸽哨,“新北京人”的记忆中北京是驰名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而三个文化带则将新老北京人的视角引向了更深更远的历史,令新老北京人的“北京记忆“更为恢弘深邃。

运河文化带:大运河是北京的“母亲河”

在“三个文化带”中,“运河文化带”引起很多百姓的兴趣。如今,“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是百姓休闲的好去处,北京人与运河的关系很亲近,但如今除了休闲赏景,大运河还能激发什么样的”北京记忆“呢?作家徐则臣正在撰写一部和京杭大运河有关的小说《北上》。他在写作过程中搜集史料,感悟运河带来的“北京记忆”。徐则臣提出了极富创新性的观点:大运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大运河对北京很重要,虽然很少有人说北京的“母亲河”这个概念,但在我看来,大运河可以说是北京的母亲河。包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大运河都不比黄河、长江差。“他说。

在北京这个水系丰富的古都中,为何大运河才是“母亲河”?徐则臣解释道:“我能够理解北京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原因,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名字就带着一个‘京’字,它和北京的关系是血缘性的。大运河曾经哺育了北京。历史上,北京一直需要南方的滋养,如果说北京是国家的心脏,这颗心脏需要供养,一部分血就需要从大运河、从南方运送过来。“在徐则臣看来,大运河对北京的“精神塑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运河对北京的文化、精神也起到过塑造作用,水与山对一个城市和人民的性格的形成,肯定有巨大的影响。大运河对我们正在倡导的民族文化复兴也很有价值,在传统文化中,运河文化也是重要章节。如今要重新发扬运河文化,其实也是复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重新发现“北京记忆”:什刹海是漕运码头终点

仔细探寻“北京记忆”,运河文化带承载的深厚历史内涵并不仅仅局限于运河本身。水系丰富的北京城里也有运河文化的身影。纪录片《拾说什刹海》总导演朱晓梅在拍片过程中便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什刹海”。过去,什刹海周边住满了老北京人。在老北京人的记忆中,什刹海是清晨傍晚散步锻炼的好去处。沿岸有卖蔬菜水果的,也有卖炒肝儿驴打滚儿等北京小吃的。夏天什刹海荷花盛开,大人孩子嬉水游泳;冬天什刹海湖面结了冰,又变成了文明北京城的“天然冰场”。可朱晓梅在拍片过程中看到的什刹海却是古代京城漕运的终点码头,这是令她兴奋不已的一段被人遗忘却弥足珍贵的“北京记忆“。“什刹海作为漕运终点码头的这段历史,会让你对这座城市的设计结构、巧夺天工的精妙理念、以及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包括沿袭到现在的这种人情味,都会有非常立体的认识。”朱晓梅说。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只知道什刹海商圈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却不知它与运河的关系。朱晓梅认为:“什刹海把漕运和北京紫禁城核心城市的这种经济、文化、商业、人文等能够紧密联结在一起。它是非常神奇的一个载体,我们觉得能够还原一个历史真相非常有价值。”

三个文化带带热北京古建“新发现”

北京古建丰富多样,明清古建和皇家园林中镌刻着不同凡响的“北京记忆“,它们承载着古代中国的历史,也承载着先祖们令人惊叹的建筑技艺与美学探索。从故宫到天坛祈年殿,从北海静心斋到颐和园长廊,关于它们的“北京记忆”源远流长。北京推出三个文化带之后,更多的古建开始走入百姓视野。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郑山麓便在绘画北京历史风貌时,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运河文化带进行了采风。采风过程中,有一大一小两个塔令他印象深刻:“我们在画永定河时,走访了丰台区云岗地区的金代镇岗塔。在元代之前,百姓们迷信先人若葬在这片地里,其后代都能当大官儿,在这片地方埋死人的越来越多,都期盼后代能出大官儿,这让当局很紧张,于是就修了几个塔镇着风水。这些塔大多数都已经被拆了,唯独现在残存的这个小塔存留下来,听说拆这个塔的时候死人了,于是就没人敢动它了,这是我们在北京见过的最小的塔。

我们在画通惠河时,走访过位于通州的燃灯塔,这个塔高40米,当年船工们在运河上看见燃灯塔时,就知道快到北京了。它是我们在运河文化带上所见最高的塔。“信报记者王菲

 

责任编辑: 吉熟

责任编辑: 吉熟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