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北京引进人才开“绿灯”_TOM财经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北京引进人才开“绿灯”

2017-09-27 15:45 信报网   

26日上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市委市政府近日印发《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出26条政策措施,要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成为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

方案制定汇集多方智慧

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在发布会上介绍,此次制定方案前,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精心设计营商环境调查问卷,组织了28场企业座谈会,发放回收1516份调查问卷,汇总梳理形成了企业集中反映的营商环境具体问题。聚焦这些问题,《方案》进行一一回应。

方案的制定,先是由53个部门研究提出了营商环境改革的具体措施,16个区提出了营商环境改革的需求和政策建议。综合这些改革措施,市发改委按照政策准备条件和企业需求,形成136条具体政策清单。

“可以这样说,《方案》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各区各部门围绕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统一思想、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的过程。”谈绪祥表示,《方案》从投资环境、贸易环境、生产经营环境、人才环境、法治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政策措施,彰显“五个更加”——投资环境更加开放、贸易环境更加便利、生产经营环境更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服务更加精细、法治环境更加公平。

市级投资核准事项再减一半

方案在外商投资、民间资本、投资审批、商事服务程序简化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举措。比如,在投资准入放开方面,纵深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根据国家和本市改革安排,加快放开部分竞争性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和股比限制;深化外资企业 “一窗受理”改革,实现外资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备案事项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制定放宽社会服务业市场准入具体办法,解决健康养老、医疗康复、技术培训、文化体育等领域准入门槛高、互为前置审批等问题。

加大民间投资示范项目推介力度,加快推出一批棚户区改造等示范项目,持续推出本市重点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随后将向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逐步推广。在商事服务方面,总结海淀区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经验,逐步扩大全程电子化试点范围,实现行政办理人员与企业申请人“零见面”;在“七证合一”的基础上,再整合相关部门证表,实现涉企事项“多证合一”。

加大人才公租房筹集力度

方案着眼人才最关心、需求最急迫、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提出相关改革措施。比如,在人才落户方面,修订人才引进政策标准,大力引进优秀投资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或人才引进落户;为本市产业发展急需或创新创业潜力较大的外籍投资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办理最高期限为5年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研究设立外国人才类《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在人才发展方面,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在市属上市公司、非上市科技型企业中试点开展股权激励、分红激励等政策措施。

在人才服务保障方面,力争用2至3年时间在重点产业功能区和人才密集地区开工建设至少10所优质中小学校;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大人才公租房筹集力度,由园区企业自持、统一配租,优先满足入园企业人才住房需求;未来五年在新城、交通枢纽、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推出1000公顷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建设满足多层次居住需求的租赁住房。

信报记者 张一天

 

责任编辑: 3858NCY

责任编辑: 3858NCY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