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北京建设传统文化特色校_TOM财经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北京建设传统文化特色校

2017-12-16 15:57 信报网   

书法、国学、京剧、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艺术进入校园成为趋势。

“十三五”时期,北京将实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校建设。

校园开“传统文化”课程

品品“香道”、打打“太极”、学学“插花”……与往年相比,今年,传统文化成为不少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主题。

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个学期,灯市口小学优质资源带北池子校区就引入了茶艺、古筝、绳艺、插花、香道、扎染、太极、古典舞等11门体验课程。据该校区校长吕红介绍,这11门体验课很多课程为第一次开设,校区300多名孩子都可以享受到优质的传统文化课程。学校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区教育教学活动中,倡导人人写一手好毛笔字;提倡经典诵读,学生三年内将完成背诵300篇古诗文;开展葫芦丝、相声、脸谱等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课程。

此外,25中开设了舞蹈、茶文化、非遗剪纸、京剧、书法、篆刻等传统课程,弘扬优秀文化;灯市口小学礼士校区开启了“走进胡同,探寻京味儿文化”的综合实践课程;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将传统与现代的体育游戏抖空竹、踢毽子、呼啦圈与经典诵读融合,将腰鼓、武术、书法、绘画、古筝的弹奏与经典诵读结合,使学生受到多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2017年,景泰小学成立了李伟建少儿曲艺传承工作室,孩子们有了更大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

东城区在2017年率先推出并实施了“文化传承2030”工程,戏剧、书法、非遗、中医药等多领域知名专家成为东城区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家顾问导师团成员,包括戏曲学院京剧系主任、花脸名家舒桐;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姜亦珊。

东城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京剧文化教育、国学经典诵读、书法学习、中医药知识应用以及探访名人故居等教育内容,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步实现东城区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六个一’”,即每个学校均有一门及以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均有一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均有一个及以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社团、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均与一个或多个优秀传统文化社会资源单位牵手合作、每个学生均能掌握一种及以上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趋势

传统文化成高考重点

2017年,《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红岩》等6部名著纳入北京高考语文必考。高考说明中,对经典阅读的考查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今年的高考文综试题中有很大比重在关注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今年高考文综地理题,继续延续了2015、2016两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气在地理学习中作用的考查。其中一道题以博物馆为背景,依托北京故宫这一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通过考查故宫博物院的旅游价值,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列举故宫博物院在对公众开放游览方面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理解,对环保措施进行作答。

特长招生开始倾斜

近年来,北京小升初特长生招生数量一直在缩减。2015年,北京特长生招生开始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特长生招生项目和数量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特长生比例缩减并不意味着不再培养特长生,而是通过新的教育形态,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

纳入综合评价考核

2017年秋,北京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将提供给高校招生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方面。其中,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在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重点记录学生在艺术、人文等方面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参加艺术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特别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表现。

相关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从2020年起,在市属高校探索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举措

文化传承成日常规范

2017年,北京市推出了新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民族传统节日的含义”一条列入其中。

15条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一条就是:“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崇敬英雄模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尊敬国旗、国徽。升降国旗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会唱国歌,声音洪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民族传统节日的含义。”

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张凤华表示,15条规范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将成为约束中小学生的关键性要求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考核学生日常规范的依据和指标。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是未来中高考升学的参考。

教师必修传统文化

今年,北京市教委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教师培训公共必修课程。“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须完成40学时的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到2020年底完成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

据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王文静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必修课程由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教育通识,传统文化经史导读和传统技艺等模块构成,采取网络学习方式。培训目标是提升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课程涉及经典天天见、经典十讲等,方便老师随时用手机和网络学习。

据悉,课程培训今年将在东城区、通州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将在全市实施。

实施“一十百千”工程

根据北京教育“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北京将继续实施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十百千”工程,确保义务阶段每一个中小学生完成“四个一”活动(至少参加一次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分别走进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十次集体组织公益活动、观看百部优秀影片、阅读百本优秀图书、学习百位先进人物、开发建设千余家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和聘用千余名校外辅导员。

实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校建设。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校创建活动,邀请千名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京剧进课堂等工作。

责任编辑: 3858NCY

责任编辑: 3858NCY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