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学术头条:清华北大成亚洲TOP2,定向招收免费本科医学生,每日步行八千步死亡风险降一半

财经 前瞻网 2020-06-05 08:42
学术头条:清华北大成亚洲TOP2,定向招收免费本科医学生,每日步行八千步死亡风险降一半
学术头条:清华北大成亚洲TOP2,定向招收免费本科医学生,每日步行八千步死亡风险降一半

世卫组织对中、南美洲国家疫情加速蔓延表示担忧

世界卫生组织3日对新冠疫情在中、南美洲许多国家加速蔓延表示担忧,建议这些国家将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知识与当地情况结合,采取全面、持续的抗疫措施。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过去5天各国每天向世卫组织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均超过10万例,其中美洲仍然是报告病例最多的地区,几周来美洲地区每天报告的病例数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每天报告的病例数总和。

世卫组织“迄今最全”研究:防控冠状病毒,社交距离、口罩统统有用!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近日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探讨了社交距离、口罩和护目镜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新冠病毒、MERS和SARS在6大洲16个国家地区的传播影响。该研究由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并赞助进行,旨在为世卫组织制定指南提供信息,由科研人员、临床医生、流行病学家、患者、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的大型国际协作团队共同完成。据《柳叶刀》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专题推荐,这是“迄今最全面的研究”。

世卫组织即将恢复羟氯喹治疗试验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暂时中止对安全性问题的研究后,正在恢复对羟氯喹的试验。这一变动是其基于现有患者病亡率数据作出的更改。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周三在日内瓦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认为,在审查了有关该药物的可用数据后,没有理由中止该国际试验。

新冠病毒研究全球合作广泛而普遍

截至2020年5月23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共收录、索引全球科研人员发表的4500多篇相关文献,定量分析发现,新冠病毒研究的全球合作广泛而普遍,其中,中美两国科学家发表的新冠病毒学术文献最多,且二者数量相当,中美也都是彼此最主要的科研合作伙伴,两国科学家共同发表的论文达149篇。

美加联合研究:特朗普鼓吹的羟氯喹无法治疗或预防新冠肺炎

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和加拿大一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对821名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是对羟氯喹的首次对照临床实验,旨在测试该药物是否能预防服用者感染新冠病毒。结果表明,羟氯喹无法治疗或预防新冠肺炎。“对于普通大众来讲,假使你接触过的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那么羟氯喹既不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药物,也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巴西2000名志愿者参加新冠疫苗试验

已有2000名巴西人报名参加了英国牛津大学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这是这种候选疫苗首次在英国之外的国家进行人体测试。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已批准了这项疫苗测试,测试将在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座城市展开。研究人员说,如果新冠病毒传播能力强,这一研究可能在2个月后就可积累到足够的数据判断疫苗的功效;如果新冠病毒传播能力下降,试验可能需要长达6个月才能获得结果。

英国将试验用布洛芬治疗新冠病毒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消息说,首都伦敦盖伊和圣托马斯医院以及国王学院医院的研究小组将观察布洛芬对被诊断感染新冠病毒且呼吸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被称为“自由化”的实验参与者中的一半接受常规治疗加服布洛芬,服用的布洛芬的形式是特殊制剂而不是药片。布洛芬通常被用作止痛药和消炎药。先前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布洛芬可被用于治疗新冠病毒症状之一的急性呼吸衰竭。

学术头条:清华北大成亚洲TOP2,定向招收免费本科医学生,每日步行八千步死亡风险降一半

首款可同时杀灭两大类细菌的抗生素

在一项发表于《细胞》的研究中,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介绍了首款可以同时针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的抗生素。这种名为SCH-79797的化合物可以刺穿细菌壁,破坏细胞内的叶酸。这两种机制协同作用,杀死细菌,并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实验人员证明了其对淋病奈瑟菌等最具耐药性的菌株的杀灭效果。研究人员希望通过通过这一思路,在未来研发出更有效的新型抗生素。

多能干细胞培养人类皮肤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中,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培养皮肤类器官,经过4~5个月的培养后,能够形成包含毛囊、皮脂腺和神经元回路的多层皮肤组织。将其移植到免疫功能不全的小鼠的背上皮肤后,55%的移植物上都长出了毛发,表明该类器官能够与小鼠表皮融合。这项研究有望带来研究人类皮肤发育的工具,并加深对疾病建模和重建手术的认识。

中国迄今最早的原始森林被发现,距今3.71亿年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新疆塔城地区,发现距今约3.71亿年的远古森林,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远古森林,比远古森林大规模出现的时间早1000多万年。这一远古森林主要生长着石松类、古羊齿类和枝蕨类植物。目前,仅石松类植物在这一区域仍然存在,但形态较远古时期的祖先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FAST捕捉到罕见的快速射电暴“三连闪”

据一项发表于《天体物理学快报》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利用自主研发的搜寻技术,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对FAST海量的巡天数据进行快速搜索,发现了一个快速射电暴新源(FRB 181123)。这一射电暴具有两个特点,分别是脉冲轮廓表现为较罕见的三峰结构和色散量高。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快速射电暴是罕见的重复暴发的快速射电暴,可能来自宇宙的极深处。

中科院团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世界最大的亚洲足迹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取得最新研究进展:新发现的大型、中型两类恐龙足迹均被归入亚洲足迹属,其中,大型足迹还建立一个新种——牛氏亚洲足迹,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亚洲足迹。该研究结果近日已获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在线发表。

中子星内部夸克物质或被证实

过去40年,证实中子星内部存在夸克核一直是中子星物理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芬兰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已经找到有力证据,证明迄今最大中子星内核存在奇异的夸克物质。

科学家研制出可控可逆透明人体细胞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Alon Gorodetsky及同事受头足类动物的适应性皮肤细胞的启示,着手设计并改造了人类细胞,使之能够有控制地、可逆地变为透明色。相关成果6月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研究分析全球高胆固醇人口的分布变化

自1980年以来,中低收入国家的高血胆固醇人口增加了。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Majid Ezzati和同事检查了全球1亿多人口的数据,发现饮食、行为和用药的变化是高血胆固醇的驱动力。相关研究6月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中国科学家发现5.12亿年前最古老寄生关系

西北大学张志飞及同事分析了在云南发现的寒武纪腕足动物乌龙箐新圆货贝(Neobolus wulongqingensis)的化石种群,研究发现,古代腕足动物被一种生物寄生,后者或能将腕足动物的食物转为自食。这项发现标志着迄今已知在化石记录中发现的最古老的寄生关系。相关成果6月2日发表于《自然—通讯》。乌龙箐新圆货贝的化石种群测定年份约为5.12亿年前。

研究人员建立青篱竹族新分类系统和独特新属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李德铢和郭振华团队利用双酶切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获得了青篱竹族30余属、200多个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构建了该族具有高分辨率的系统发育树框架。同时,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研究结果以及形态学证据,该研究团队与西南林业大学博士张玉霄合作,共同提出了青篱竹族的一个新的亚族分类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多样性》期刊。

新方法提高基因遗传位点的识别能力和准确性

近日,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Chenyong Miao和鲍林格林州立大学Yuhang Xu联合研究团队创新了一种方法,成功地鉴定了高粱全基因组中的已知和特征基因。相关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学》杂志。实验中,联合团队利用包括高光谱成像在内的多种技术,持续37天观察和收集了高粱的时间序列表型数据,并成功鉴定出了一些已知的控制高粱性状变异的基因,并划分了这些基因在控制表型中的作用。

十年研究发现每日步行8000步,全因死亡风险降一半!

在最近的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NIA)以及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导的十年大型研究发现,每日步行步数越高,全因死亡风险越低,而步行强度与此没有太大的关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

学术头条:清华北大成亚洲TOP2,定向招收免费本科医学生,每日步行八千步死亡风险降一半

教育部发布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计划

6月3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共计6822人,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蒙医学、藏医学和傣医学。通知要求,免费定向本科医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高校和定向就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免费定向本科医学生只招收农村学生。

上海与浙大签约共建高等研究院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昨天上午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共同推进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成果转移转化等领域的合作,共建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围绕基础理论、算力算法、场景应用等功能布局,重点开展“计算+”领域前沿科技研究,努力成为创新引领、功能综合、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数字科技重要策源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计算+”高地。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西湖生物医药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近日,西湖生物医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简称西湖生物医药)正式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这是西湖大学成立后第一个自主科技成果产业转化落地项目。西湖生物医药的核心技术来自于高晓飞的“干细胞与器官再生”实验室,他们研发出个性化的新型红细胞治疗技术,可用于治疗痛风和血友病、苯丙酮尿症等罕见病甚至癌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迎三大前沿研究中心

据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消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项目有了新进展。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物质科学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医学前沿科学和计算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等三大技术研究中心,有望在下半年开工建设,近期已陆续启动招标程序。

上海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指导 预计毕业生总量19.3万人

上海市教委等部门昨天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高校要排摸底数,“一人一策”开展精准就业指导。对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尤其是疫情重点地区生源的毕业生,要“一人一策”制订帮扶措施,开展个性化指导服务。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预计总量19.3万人,比去年增加0.3万人。

2020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公布,清华北大成亚洲TOP2

6 月 3 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 2020 年度亚洲大学排名(THE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共有 489 所来自 30 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进入排行榜。其中,中国大陆共有 81 所高校上榜,23 所高校进入前 100 名。该榜单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直接冲到了亚洲TOP 2的位置,超过了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韩国那些盛名在外的高等学府。此外,中科大冲到了榜单第10名。

俄高校:疫情下申请赴俄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仍出现增长

日,俄罗斯多所高校表示,尽管处于新冠病毒疫情之下,但申请俄高校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仍出现增长。俄专家认为,这是俄中合作基础牢固的体现。俄远东联邦大学副校长弗拉索夫透露,疫情期间中国留学生申请该校的兴趣不减。来自中国的申请人数不仅不会少于去年,反而将增加5%—10%。

学术头条:清华北大成亚洲TOP2,定向招收免费本科医学生,每日步行八千步死亡风险降一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初审结果公布

6月4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初审结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20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型项目269671项。经初审,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受理项目申请267534项,不予受理项目申请2137项。

首个国产抗淋巴瘤新药本土获批上市

6月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消息,批准泽布替尼(商品名:百悦泽)胶囊上市。据悉,泽布替尼胶囊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此次获批标志着首个国产抗淋巴瘤新药将在中国本土获批上市。

天津大学研发“全天候”自愈合材料

日前,天津大学张雷、杨静团队成功研发“全天候自愈合材料”。该材料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在严寒、深海和强酸碱等极限条件下快速自愈合,有望成为机器人、深海探测器和极端条件下各类高科技设备的“超级电子皮肤”。

中德高校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高灵敏柔性传感器

中德两国高校科研人员近日合作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一种高导电性的二维材料和多孔结构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制备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柔性压阻传感器,未来可广泛应用在可穿戴医疗领域。据介绍,传感器所用的新型二维材料称为MXene,由钛等过渡金属的碳化物或氮化物制成,其微观结构是一层层的分子薄膜,所以被称为二维材料。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责任编辑: 4083LWJ

责任编辑: 4083LWJ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