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财经 北京商报网 2018-11-25 16:35

11月23日,北京副市长王宁受市政府委托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了关于推进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

对于当前居家养老健康工作情况,报告显示,目前已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护士区域注册,并在全国率先建立康复治疗师培养和管理制度,在三级医院中遴选确定25家康复人才培训基地,全市已有600余人参加专业培训,近200人参加转岗培训。北京市卫健委开展“家庭保健员培养”工作,目前累计培养家庭保健院23万人。为实现对居家失能老人提供精准服务,建立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培育社会评估机构23家,评估员近700人,对全市16.5万失能老人进行能力评估。推进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人员技能培训工作,截至2018年8月底,全市已累计培训3万余人次。

医养加强结合

报告显示,居家养老健康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面临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破解。医与养有待进一步融合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体系与四级养老机构之间的医养结合有待深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与老年人之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待夯实。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认为,推进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是医养两个不同领域进行任务调整和协调配合的过程,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府部门应对医养结合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医养缺乏有效衔接。医养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还是分别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进行建设管理,对健康老龄化的要求和居家养老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应对不足,前端健康指导、疾病预防和后端安宁疗护工作存在短板。医养各自为政,存在政策壁垒、资源错配和需求定位不准等现象:一方面,康复医院、护理院、护理站、安宁疗护机构总量偏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社会力量发展不够;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功能不完善,对居家健康服务辐射不足。由于医养政策不衔接,企业开展相同服务,享受政策补贴和优惠却不尽相同。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规划建设不统筹,城乡医疗和养老设施发展不平衡。医养信息资源分散,各级各类平台重复建设,标准不一。

下一步,将继续充分发挥市老龄委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卫生健康、民政、发展改革、人力社保、财政、教委、经信等部门力量,进一步完善价格、财政投入、老年长期照护保险和人力资源培育等政策。市区两级联动,盘活养老及医疗存量,推动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机构转型或增加相应服务资源;医疗机构通过开设家庭病床逐步提高居家上门医疗服务能力;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发挥辐射居家医疗护理作用。加强民政、卫生健康部门合作,通过协议合作、巡诊和远程诊疗等多种方式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通过无偿提供用地等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机构,结合养老服务驿站建设,为社会办护理站提供免费场地,减轻企业负担,鼓励驿站提供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形成举办主体多元、服务形式多样的体系格局。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此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目前,已培育发展美鑫护理集团、医护到家、青松康护等专业机构,像是能老年提供康复护理服务。越来越多的家政服务企业开始增加此类服务,业务规模年增长率约为50%。2018年,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将金牌护士、医护到家上

门护理服务纳入首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推广目录。

报告显示,目前在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中,社会资源介入仍不足,社会办护理院只有6家,护理站5家。社会办老年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机构运行成本高,服务收费高,老年人不易接受,长期护理险等保障政策尚不成熟,制约社会力量老年医疗护理和长期招呼服务积极性。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表示,目前老年人支付体系不完善,主要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当前老年人支付能力和意愿不强,养老服务市场发育不足,老年会服务缺乏持续性保障,医疗保险支付护理项目偏少且负担过重,各方对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报告显示,将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按照有利于促进居家医疗服务开展的原则,继续加快推进本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收付费体系;务实探索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的支持政策。研究给予社会办护理中心、护理站优惠政策,规范互联网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事项,鼓励社会力量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拓展老年医疗服务供给。

拓展上门医疗服务

报告显示,服务责任边界有待明确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涉及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各方面的职责任务。目前,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尚处于发展初期,政府保障什么以及保障到什么程度;社会提供的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哪些由政府购买,哪些有家庭和个人支付以及如何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此外,居家上门医疗服务有待拓展。一是居家上门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二是上门医疗服务存在医务人员人身安全风险;三是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间信息尚未实现完全的互联互通,老年人健康信息不能实现动态监测。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机构数量不足,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也存在不足问题。乡村医生队伍老化,部分地区村卫生室有待建设。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认为,目前还存在上门医疗卫生服务存在政策不完善和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开展和市场发育。虽然在多方推动下,解决了上门医疗卫生服务的法律认知障碍,已明确医疗机构以家庭病床、巡诊等方式开展的医疗服务,属于合法执业行为,但还未出台针对上门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和风险保障的具体政策,导致基层落实执行和企业开展服务存在困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的普及率和知晓度不够,家庭病床发展缓慢,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激励机制不足,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主体上门服务亟需规范。

报告显示,下一步加快出台激励措施和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对开展长期护理、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本着多渠道筹资原则,充分利用发展改革、财政、社会资本、护理保险等多方面力量予以支持;推动“两个允许”政策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地。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作用,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机制,实现老年人连续健康管理。提高机构工资总额和解决结余经费不能用于人员激励问题,逐步缩小与其他公立医疗机构人员收入差距,完善基层吸引和留住人才长效机制。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常蕾 肖涌刚

 

责任编辑: 3980SYN

责任编辑: 3980SYN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