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岁就开始玩游戏,至今仍觉得这是一种幸福。”——朱原(simon),网易游戏全球投资与合作总裁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离职信。
在2025年4月,朱原,一位在网易游戏服务十二年的老将,一位从《我的世界》到《光·遇》、从漫威合作到星战项目背后都留下深刻印记的投资人,选择以一封充满感恩与热情的万字信件,和过去说再见。
而从这封信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游戏人”的初心与执着,也看到了他和网易一起完成的那些令人敬佩的成绩,更看到了一个行业的希望——即使是波动与重构中的中国游戏产业,依旧有人愿意相信:创意值得坚持,创作者值得托付。
十二年如一日:从产品人到创作者守护者
朱原说他三岁就开始玩游戏,小学省下午餐钱打街机,中学翻墙只为和朋友开黑——对游戏的热爱,不是口号,而是一种本能。
这份热爱,贯穿了他在网易的全部职业路径。2012年入职,他参与了《我的世界》引入中国,也参与了网易与漫威、哈利波特、微软等全球顶级IP的合作。那时的他,是执行者,是沟通桥梁,更是“玩家出身”的代表。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2017年。当时,网易首次设立“游戏投资部”,朱原成为创始负责人。这个决定,成为网易后来一系列全球化、精品化、长线化内容策略的核心之一。
他不做单纯的财务投资人,而是选择站在创作者的那一边,理解他们的语言、愿景与焦虑。
于是我们看到了:
他在《光·遇》初期受挫时坚持加注资金支持陈星汉,最终收获全球情感社交标杆产品;
他在《Star Wars: Eclipse》还只是个概念构思时,就鼓励Quantic Dream做“最像正史的星战游戏”;
他与Second Dinner从零开始孵化《漫威对决》,连自己也成为15000级重度玩家,只为理解每个卡牌逻辑。
他投的不是风口,是一颗颗“被低估的种子”。
感恩,是这段旅程的底色
回顾这段旅程,朱原将最多的笔墨,留给了感恩。
他感谢丁磊,给予他“冒险”的权利;感谢王怡,在他首次投资失利后仍然力挺转型;感谢庞大智,是无所不能的“战友”;感谢丁迎峰,提出“错过创新才是最大风险”,让网易在创意投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他也感谢这些年与他并肩作战的开发者与创始人们——从Vanillaware、陈星汉,到Quantic Dream、Rebel Wolves,他们才是那些伟大游戏故事的缔造者。
每一个人,都是他这场游戏征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他写道:
“我最骄傲的时刻,不是项目上线,而是看到创作者说:‘你真的懂我们’。”
在这个KPI驱动、流量导向的时代,有多少人还能像他一样,以“理解”作为成果,以“陪伴”作为价值?
成绩,印在游戏产业的进程表上
十二年,朱原参与、推动、主导的作品和投资案例,已不止于某一款游戏的成功,它们构成了中国游戏产业走向全球的一部分脚印。
《光·遇》:由网易发行,成为首款全球DAU破千万的情感型游戏;
《Star Wars: Eclipse》:中国投资方参与开发,成为星战宇宙交互式游戏里程碑;
《漫威对决》:国产卡牌策略游戏走向海外,融合IP玩法与桌游设计;
《血源觉醒者》:由《巫师3》导演打造,计划打造下一个次世代RPG;
生态合作伙伴:Bungie(命运系列)、Niantic(宝可梦GO)、Behaviour(黎明杀机)、Kepler Interactive(灵魂摆渡人、星之海)……
从一个人的梦想,到一个组织的赋能,再到一个产业的变革,这些战绩,已不只是朱原个人的光荣,也属于这个行业所有相信创意、信任创作者的人。
热爱不止,旅程未完
朱原的离开,并非意味着终止,而更像是一次更自由的出发。
他用十二年验证了一个逻辑:在浮躁的游戏市场里,仍然可以做“慢”的事,仍然可以为创作者挡风遮雨。
他在信中写到,“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对团队如此,对创作者亦然。他把自己看作火种,而不是终点。
热爱是起点,感恩是底色,创作者的远方,他还会继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