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面对国内车市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给生产经营带来的巨大挑战。”
赶在“金九银十”前,很多企业都开始了2023半年财报的发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31日,已有20家上市车企公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合计营业收入约10307.17亿元,合计净利润约314.34亿元。
从净利润来看,14家企业均实现盈利,比亚迪净利润109.5亿元排名第一,长安汽车净利润76.53亿元排在第二,上汽集团净利润70.9亿元位居第三。
从营业收入来看,共有12家企业营收超过百亿元。其中,作为自主龙头企业,上汽集团营收3265.5亿元位列榜首,继续在追赶自己的路上向前行进。
具体看来,上汽集团半年营业收入为3164.10亿元,同比增长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70.85亿元,同比增长2.54%。
考虑到去年黑天鹅事件对上海汽车产业造成的冲击,导致3、4、5月三个月出现在供应端、生产端、制造端和销售端的停滞,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的财报表现并不出色,但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也算是得到一个“安慰奖”。
在总资产方面,上汽集团的这一数据为9416.70亿元,同比减少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819.21亿元,微增0.96%。
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为68.93亿元,同比增长246.54%,原因是子公司上汽财务公司根据业务需求,适度调整贷款规模所致。
销量方面,1-6月上汽集团实现整车批售207.2万辆,终端零售223.8万辆,除了上汽乘用车和上汽大通,其余板块尽数下滑。
其中,上汽大众半年累销50.3万辆,同比下滑12.4%;上汽通用半年累销45.1万辆,同比下滑11%;上汽通用五菱半年销量52.0万辆,同比下滑16.4%……在合资公司“疲软”的情况下,上汽集团半年同比下滑七个百分点,跑输了大盘不少。
对此,上汽集团表示:“今年上半年,面对国内车市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给生产经营带来的巨大挑战。”
不过,其半年销量也并非没有亮点,如二季度整车销量超118万辆,环比第一季度增长32.5%,增速跑赢大盘。
另外,上半年海外市场销量达到53.3万辆,整车出口表现向好。目前,出海业务已经成为上汽集团增长的重要支柱,其中,上汽大通和MG品牌在海外都有不错的表现,基于旗下子公司的海外强势表现,上汽集团也表示海外业务将在今年实现“规模性盈利”。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赛道,上汽集团半年销售新能源汽车37.2万辆,居中国车企第二,自从年初以来,一直保持着“逐月环比连涨”的势头。
从新能源表现也不难看出,上汽集团的新能源发展计划正在显露成效,至少在销量上是如此。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汽集团宣布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了相关举措。
上汽集团表示,“公司成立了新能源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指挥部,对自主品牌新能源业务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快速决策,并成立智己汽车、乘用车公司两大攻坚团队。”
其中,为了明晰品牌定位,完善产品阵营。进一步梳理明确了智己、飞凡、荣威、名爵、五菱等自主品牌定位,形成“高中低、国内外”市场全覆盖的新能源品牌阵营。
在这一规划下,截至2025年,智己汽车将再推出3款全新纯电动车型,上汽乘用车公司也将推出10款全新车型,全面提升在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市场的产品竞争力。
不过,尽管上汽集团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不错,但大多是以宏光MINIEV为代表的微型电动车、别克微蓝和荣威EV车型为代表的B端出行市场车型……它们难以进军主流消费市场,和比亚迪、“蔚小理”和特斯拉等正面对抗并抢食份额,一直是上汽集团的新能源发展之痛。
而被寄予厚望的飞凡和智己,尽管在今年推出飞凡F7、智己LS7\LS6,使其在销量上稳定在2000辆水平,但再往上攀爬也再不容易。不仅如此,价格不断下探的智己,将最新车型LS6的预售价格定在23万起,无疑又会抢食飞凡份额,接下来荣威D7也要来了--
难以进入主流市场、自家产品互相掐架,上汽新能源,任重道远。
产品之外,上汽集团还将扩大新能源车的产品阵容,提升核心能级,通过共享平台、敏捷开发、供应链优化等举措,从技术、效率、规模等多维度全面提升成本竞争力。
像前段时间传出的,奥迪将牵手智己,使用相关平台打造全新产品,加上后来上汽和奥迪确认合作研发相关技术和打造纯电车型,以及飞凡换电站布局等,都是上汽集团竞争力的体现。
如果发展顺利,上汽集团在大的规划之下将实现翻盘,继续领跑自主品牌,领跑国内市场,但从眼下的半年财报数据来看,还是不容乐观。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