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愈发堪忧的生存环境,特斯拉选择了“割肉保订单”,目的还是为了令自己的累计销量,能够处在一个较为良性的向上曲线中,不至于再度陷入泥潭。
就在本周,身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明星车企,特斯拉正式公布了2022年产销成绩单。位于全球共交付新车131万辆,相比2021年增长40%;共生产新车137万辆,同比增长约47%。
其中,第四季度生产43.97万辆,交付40.53万辆,均创下历史新高。而在具体车型方面,Model 3与Model Y两款走量车型,2022年共生产129.84万辆,共交付124.71万辆。
可以肯定的是,二者依旧是这家美国车企绝对的主销担当。与此同时,根据特斯拉官方发布的口径,它也顺势蝉联了“2022全球纯电动车销冠”。
作为旁观者,对于上述表现,首先还是想给予肯定,尤其是身处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譬如芯片持续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疫情反复不定、消费者购车信心衰弱等等,特斯拉无疑展现出了一定抵御风险的能力。
而就在昨天,据乘联会发布中国市场预估销量显示,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超71万辆,同比增长48%。其中,Model Y交付超45万辆,几乎追平2021年48万辆的交付成绩。
另外,从乘联会的统计来看,1月至11月,宝马、奔驰、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累计批发量分别约为55万辆、51万辆和53万辆。行业人士认为,特斯拉有望夺得中国市场豪华品牌交付冠军。
只不过,碍于种种原因,重新将视角放大,特斯拉终究还是未能完成全球150万辆的产销目标。更为严峻的是,如果用两个词形容这家美国车企过去一年的表现,只能说“插曲不断,后继乏力”。
最典型的论据,当属身处中国新能源市场,特斯拉自去年10月开始,接连祭出直接官降、赠送保险、零首付购车、置换补贴甚至现金优惠等一系列手段后,才勉强维持着新增订单不至于太过拉胯。
究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随着竞争对手的纷纷出牌,以及终端消费活力的下滑,特斯拉渐渐有些卖不动了,所以只能被迫用诚意换量。
更为严峻的是,无论Model 3也好,Model Y也罢,产品力层面的领先优势,也在被不断蚕食,潜在客户们非特斯拉不选的日子过去了。
并且类似的趋势还在不断蔓延,加之终端大环境的愈发堪忧,总感觉对于这家美国车企的新一年的增势充满了担忧。
这不,几个月前,华尔街普遍预期特斯拉2023年交付量将达到200万辆以上。可眼下,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显示,现在分析师已经普遍降低了目标,认为特斯拉2023年的交付量将低于200万辆。
德意志银行将特斯拉全年交付量预测下调至184万辆,年增幅大约为40%,这低于特斯拉一直以来设定的平均50%的增长目标。高盛也将2023年特斯拉的交付量预测下调至180万辆。
换言之,这家美国车企的“麻烦”远没有结束。
或许,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自身当下所处的困境,就在今早,特斯拉突然官宣在华大幅度官降,优惠之大令人惊讶。
其中,后轮驱动版Model 3仅售22.99万元,降价幅度达到3.6万元,高性能版32.99万元,降价幅度达到2万元。
后轮驱动版Model Y仅售25.99万元,降价幅度达到2.9万元,长续航版30.99万元,降价幅度达到4.8万元,高性能版35.99万元,降价幅度达到3.8万元。
可以说,基本上均创造了在华历史最低。而该消息一出,已然算是特斯拉扔出的一张新年王炸。
另外,特斯拉一并公布了全新Model S、Model X的价格,分别78.99万元、87.99万元起售,而Plaid版售价分别为100.99万元、103.99万元,同样要比之前的预期要低很多。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马斯克几天前的一段对于经济环境下行的警告:“如果我们陷入衰退,2023 年将会是一场严重的衰退,在我看来和2009年相当,这意味着对任何可选的可自由支配的项目的需求都会降低。”
随后,他又补充道:“如果你看看汽车需求,这在全球各地都是一个问题。我们倾向于在不让公司面临风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快的增长,在那种情况下利润将降低到负值。”
更简单来说,面对愈发堪忧的生存环境,特斯拉选择了“割肉保订单”,目的还是为了令自己的累计销量,能够处在一个较为良性的向上曲线中,不至于再度陷入泥潭。
当然,这也使得本次在华突然官降,多了一份无可奈何的意味。
由此反观整个中国新能源市场,随着特斯拉这条鲶鱼突然“杀疯了”,压力无疑来到了其它所有车企的身上。无论自主品牌也好,合资品牌也罢,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应对措施,已然成为了最充满悬念的地方。
总之,还是那句话,“切勿盲目乐观,接下来就是在充满荆棘的丛林中抢肉吃,每个人都会脱一层皮。”
2023年的厮杀,只会变得愈发激烈。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