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动驾驶价值遭受普遍质疑,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就上升成为了一件迫切且关键的事。
必须承认,此时的汽车市场,如何也绕不开智能化,智能驾驶更甚。当特斯拉、蔚小理等新一代整车厂商,全都不遗余力地为智能化摇旗呐喊之时,殊不知,一场由内而外的自动驾驶变革风暴,正在逐渐成型。
自古以来,自动驾驶就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派是,像Waymo、Cruise这样的Robotaxi公司,试图直接跃进到高阶智能驾驶的阶段;另一派则是,像特斯拉、小鹏这样的车企,从辅助驾驶开始,一步步场景升维、技术升级。
显而易见,脱离市场太久的Robotaxi公司,商业化落地依旧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而车企们的“打怪升级”之路,也因为技术不成熟、市场不认可的原因,进展缓慢。
再加上,近期Argo AI、图森未来、小马智行等一系列事情的发生,无不预示着新一轮自动驾驶寒冬的到来。面对如此诡异多变的大环境,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又应该如何求变、求生?
11月8日,主题为“聚力行稳,蓄势新程”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正式举办。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TO侯聪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代表,首次公开分享了轻舟智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世界观——小四化。
有目共睹的是,作为汽车行业新四化的重要一环,国内汽车产业在“智能化”领域的成长速度惊人。
根据行业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不同智能化程度的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的占比已超过欧美。与此同时,中国智能驾驶的渗透率也在快速增加,到2025年L2及以上的辅助驾驶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近40%。
然而除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之外,在中国这片特殊的市场上,智能化的市场前景和消费者需求,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简而言之,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功能的需求分层,各车企、公司的智能驾驶技术也存在分层。
基于一行业现状,轻舟智航提出了智能化发展进程中的“小四化”,归类总结为:入门体验标配化、中端体验标准化、高端体验大众化、极致体验革新化。
具体而言,入门体验标配化,目的是不断地把最成熟的基本智能驾驶功能模块化,降低额外的研发和适配成本,快速上车成为标配。
中端体验标准化,则是持续推动对NOA中各种常用功能和应用效果的标准化,比如场景定义、体感舒适度、跟车距离、规避机制等等,形成业界共识,让整个NOA的定义更加清晰,让用户形成更明确的预期,以实现更加统一的驾乘体验。
高端体验大众化,便是不断地将最新、最先进的功能从高端车型下沉、下放到普通车型上。现在点对点的高速辅助驾驶居多,只有极少车型具备城市NOA能力,而所谓大众化就是要在售价不变甚至更低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城市NOA的装配率。
极致体验革新化,即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不断解锁全新场景、全新体验,比如在特定场景下真正解放双手双眼,真正带来出行方式的革新。
随着硬件成本的下降,算力的提升,软件算法的持续迭代,智能驾驶的创新功能会不断涌现,高端功能会快速普及,常用功能会成为标准,基本功能会成为标配。如此趋势下,轻舟智航创造性提出的“小四化”概念,系统性地诠释了如今智能驾驶阶梯式、渐进式的新趋向。
乘风而行,顺势而起,车企也好,自动驾驶公司也罢,想要在“寒冬”中重新找到自动驾驶的价值所在,必然需要重塑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只不过,除此之外,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同样关键。
“智能驾驶不能靠堆硬件,几年前,华为也曾堆了一堆硬件,但光靠堆硬件做不好驾驶体验。”
在中国汽车论坛上,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现身说法,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业界靠堆硬件实现高阶智能驾驶的现象。
与之异曲同工,轻舟智航所提出的“小四化”,同样摒弃了堆硬件的方式。但有所不同的是,轻舟智航的技术方法论中,从一开始,便是以“符合行业发展现状的解决方案”为核心。
早在今年的5月,轻舟智航就推出了量产成本低至1万元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DBQ V4。
而在11月初举办的技术工坊之上,轻舟智航正式公布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品牌Driven-by-QCraft的中文名称——乘风。并进一步披露了诸多城市NOA核心技术细节,包括感知算法、PNC、数据驱动……
与行业内普遍应用的感知前融合、中/后融合不同,轻舟独特的“超融合”感知方案,拥有“多传感器时序穿插融合”技术。
简单理解,该技术可以让感知模型在不同阶段、利用不同传感器信息相互补充,得到更优融合结果,避免各类误检和漏检,精度高且鲁棒性强。
不仅如此,基于“多传感器时序穿插融合”技术,轻舟智航还提出了国内首个在量产计算平台实现视觉、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特征和时序融合的大模型OmniNet。
OmniNet取名自Omnipotent,象征“无所不能的感知融合能力”,意为作为感知主模型,具备完成感知所有核心任务的能力。
按照官方说法,OmniNet模型仅利用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就能够将多传感器数据进行前融合、BEV空间特征融合、时序融合,进一步实现模型内部“可学习”的超融合模块。
与传统模型相比,OmniNet可节省2/3的算力资源,满足车规级芯片应用需求,并可低成本适配不同厂家传感器配置。总结一句化,“感知更精准、车端更适配、迭代更高效”,就是OmniNet的突出特点。
当然,自动驾驶能力考察的不仅仅是感知算法与模型的强大,还包括更进一步的PNC。关于PNC,轻舟智航技术合伙人李栋这样说道:“城市NOA,PNC定高下。”
PNC全称Planning and Control,是自动驾驶当中规划和控制的统称,涵盖导航、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核心模块,以及 HMI、环境感知、地图定位等支持模块。而在PNC方面,轻舟智航的“时空联合规划算法”,可直接在空间和时间中求解最优轨迹,更接近实际驾驶行为。
相较之下,业界普遍采用的“时空分离规划”会将轨迹规划拆分为路径规划和速度规划两个问题,无法同时计算路径和速度,刻板不灵活。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与“时空分离规划”相比,“时空联合规划”只需极少手写规则,人效更高,且更适宜利用人类驾驶数据通过机器学习不断提高算法效率。
不难发现,更准确、更高效的PNC能力,是轻舟智航的又一技术优势。但自动驾驶技术终归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感知模型、PNC模型的成熟完善,同样少不了数据的驱动。
据了解,截至目前,轻舟智航已测试了超过112万公里的城区道路,拥有丰富的L4级别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数据,以及长期积累的驾驶行为数据。
而已经将城市NOA作为首要目标的轻舟智航,则会借助这些数据,推动城市NOA能力的完善升级,脚踏实地迭代技术,进而去往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从瞄准行业趋势,把握车企客户的智能化需求,以“双擎”战略快速转型,到如今对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和快速消化,创新提出“小四化”价值体系,同时结合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论,轻舟智航的前路已经愈加明朗。
但必须承认的一点在于,市场竞争内卷,各大车企也好,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友商也罢,轻舟智航想要寻到自己的长期主义,还需要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10月底,由大众和福特共同参股支持的自动驾驶独角兽公司Argo AI,突然官宣倒闭。Robotaxi业务落地不顺,大笔资金投入“血本无归”,福特和大众两大靠山也停止继续注资,没有“造血”能力的Argo AI,就这样倒在了自动驾驶腾飞的前夜。
原本还欣欣向荣的自动驾驶大环境,转眼就沦落到“生死存亡”的地步。身处其中的轻舟智航,不可能独善其身。
毫不夸张地说,如何“活下来,走下去”,已经成为现在最紧迫的问题所在。只不过,值得庆幸的一点在于,中国市场足够的包容,身处中国市场的轻舟智航,也因此迎来了更多的机会。
就比如,工信部11月2日发布的《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为轻舟智航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足够的法律依据。
于内,轻舟智航坚持技术创新,从算法、软件、数据等各方面,保持自家技术的领先性;
于外,轻舟智航用恰到好处的自动驾驶能力,赋能车企高效创新,用更小的代价,获得更适合市场的智能驾驶,进而推动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
回归自动驾驶本身,堆硬件的方式,确实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高阶自动驾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堆”不会是长久之计。而现在的资本市场、行业对于自动驾驶公司的考验,最关键之处就是“商业化落地的能力”。
如何展示自动驾驶的价值?一方面是Robotaxi、Robobus、Robotruck等不同场景的分布式布局,另一方面则是高阶自动驾驶能力降维使用,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密切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能否用车企的思维方式,高效地发现、定义和解决问题,是赢得车企客户认可的关键。
比如,轻舟认为“一颗激光雷达的城市NOA”是当前阶段最务实的方案,可在确保安全性和场景适用性的前提下实现最高的性价比,而由此不断迭代优化的感知、PNC等技术方案,最终带来能用、好用、爱用的辅助驾驶体验。这既是轻舟能给消费者提供的用户价值,也是站在车企需求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的结果,可以加速城市NOA的量产落地,实现更大规模的应用。
可以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轻舟便已经从一家L4自动驾驶公司,快速转变成了一家更具车企思维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为轻舟奠定了良好的长期发展基础。
因此,轻舟智航的优势就在于,多线并行的同时,以“小四化”价值观为指导,坚定“技术为基”方法论,同时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积极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正是这些于内、于外的优势,使得轻舟在发布“双擎”战略的短短半年内,便获得了诸多客户和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认可和青睐。
中国汽车论坛期间,轻舟智航正式宣布,将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征程5芯片的城市NOA解决方案,与地平线一起,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生态圈,率先成为基于地平线征程5的城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可以说是轻舟智航转型的一份完美答卷。轻舟智航凭借着对车企的高效理解能力和服务能力,在赛道上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尽管就目前而言,现实生活距离无人驾驶依旧很远,更是遭受着政治、资本、技术等各方面的重重限制,但同样值得期待的是,有技术、有底蕴、有能力的轻舟智航,终将寻到自己的确定性。
自动驾驶,关山难越;但,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