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他悲欢离合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模糊,为什么唯独可怕的记忆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科学家们终于通过试验揭开这背后的奥秘。
近日,来自杜兰大学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教授Jeffrey Tasker、神经科学领域的Catherine和Hunter Pierson以及他的博士生傅鑫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人类形成恐惧记忆的神经机制。
研究人员以小鼠为试验对象,通过向其神经元注射一种病毒来观测其杏仁核的脉冲情况。杏仁核是大脑的情感控制中心,也是我们生成恐惧记忆的场所。
研究人员发现,当我们经历某些可怕事件时,大脑会分泌出过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而这种激素会刺激杏仁核中的抑制性神经元群重复性地放电,以此促进大脑处理恐惧记忆。
这种爆发式的放电活动会改变杏仁核中脑波振荡的频率,将其从静止状态变为促进恐惧记忆形成的唤醒状态。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
延伸阅读
TOM2022-06-30 16:2006-30 16:20
TOM2022-06-30 16:2006-30 16:20
TOM2022-06-30 16:2006-30 16:20
TOM2022-06-30 16:1906-30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