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变变星,是一类具有双重身份的天体,它既是双星又是变星。
典型的激变变星的主星为白矮星,伴星通常是一颗晚型主序星,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是一颗演化中的巨星甚至是一颗白矮星。
在大多数激变变星中,白矮主星还会“吸星大法”,贪吃的主星不断从更大质量的伴星身上吸积吞并物质,并在主星周围形成吸积盘。在激变变星的演化过程中,这种持续的物质交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由中国、美国、德国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据,发现了一颗从未被观测到的罕见新型激变变星。
对大多数轨道周期小于6小时的激变变星而言,其中伴星的质量、半径、温度、光度和质量损失率等属性都与双星系统的轨道周期存在一定的经验关系。
但这颗不同寻常的激变变星,轨道周期为3.81小时,属于短周期的激变变星范畴,但是其温度、质量与对应双星轨道周期的关系却完全不符合传统伴星的经验规律。
研究分析最终发现,该新天体是一种罕见的、正处于演化过渡阶段的激变变星,其伴星并不是主序星,而是一颗正在膨胀的恒星氦核,正处于一颗恒星氦核和极低质量白矮星之间的过渡状态。
此前有理论预测这种过渡型激变变星的存在,但天文学界从未观测到这种过渡型激变变星。
郭守敬望远镜成功捕获的这颗罕见类型的激变变星首次证实了这种过渡型激变变星的存在;同时,为进一步认识激变变星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提供了实质性的证据。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