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公布了2020亚太地区自然指数。中国的表现相当惊人。我国以一己之力拉动了整个亚太地区的科研发展。
(本文图片均源自natureindex)
自2015年以来,亚太地区在自然指数追踪的全球产出中的份额从26.9%增长到34.3%,其中中国贡献了98%的份额。如果没有中国,该地区的产出份额将略有下降,部分原因是2015-20年日本的贡献下滑。
中国在科学研究领域一马当先的同时,与各国科研机构的合作也愈发紧密。其中以与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科研合作增长最为显著。
在合作研究中,中国大陆是十个生产力最高的区域内中的六个的合作伙伴。中国大陆不仅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科研合作伙伴,对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台湾来说,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合作大国。院校之间,截至2020年8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天津大学在材料科学有机化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关系最为紧密,合作得分43.44。
但需要留意的是,尽管国际合作正在加强,但是国内独立完成的研究仍占比接近70%。
在亚太地区自然指数机构二百强的榜单上,中国包揽了前20名中的15席。前五名按照排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在亚太地区自然指数贡献份额增幅最大的200家机构中,中国占据了令人咋舌的170个席位。榜单的前30名中,前29名均为中国科研机构。
几乎持续了一整个2020年的新冠疫情扰乱了国际合作,但这为相邻国家之间的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东南亚著名研究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校长陈永财表示,东南亚地理和文化框架下的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减缓,以及专注于亚洲或东南亚人群的生物医学科学是未来研究实力的领域。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副校长布赖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也认为,研究人员在整个区域内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关于自然指数
《自然指数》对由独立研究人员小组选择的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文章的贡献进行跟踪统计。
自然指数2021年亚太地区增刊根据国家/地区、区域和机构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列表。这些榜单所依据的数据是从《自然指数》数据库中提取的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的数据。对《自然指数》选定的82种期刊的研究成果在国家/地区和机构两个层面进行了跟踪。
本附录中的表格显示了亚太地区基于2020年不同学科的文章占比(Share)排名靠前的机构,以及基于2015年至2020年调整后的Share变化排名靠前的上升机构。2020年的数据采用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的12个月滚动窗口估算。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