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多普勒·克里斯琴·约翰(Doppler, Christian Johann)1803年11月29日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1842年,他在文章 'On the Colored Light of Double Stars' 提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因而闻名于世。
差点继承了家族生意
多普勒出生在一个生意世家--克里斯琴·多普勒家族,这个家族从1674年开始就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从事的石匠生意,并且生意日渐兴隆。他们在Hannibal Platz(现名Makart Platz)靠近河畔的地方建造了宏伟的房子,多普勒就在这所房子里出生。
当然,按照家庭的传统多普勒需要接管石匠的生意。然而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好而且相当虚弱,因此他没有从事传统的家族生意。
多普勒在萨尔茨堡上完小学然后进入了林茨中学。1822年他开始在维也纳工学院学习,他在数学方面显示出超常的水平,1825年他以各科优异的成绩毕业。在这之后他回到萨尔茨堡,在Salzburg Lyceum教授哲学, 然后去维也纳大学学习高等数学,力学和天文学。
当多普勒在1829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结束的时候,他被任命为高等数学和力学教授助理,他在四年期间发表了四篇数学论文。之后又当过工厂的会计员,然后到了布拉格一所技术中学任教,同时任布拉格理工学院的兼职讲师。
到了1841年,他才正式成为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著名的多普勒效应首次出现在184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上。但是多普勒虽然得出了结论,却没有来及实际验证。
1850年,多普勒获委任为维也纳大学物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从此工作越来越繁忙,加上他的身体抱恙,使得他腾不出精力来完善自己的研究。这之后没多久,多普勒就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去世。那一年,他刚刚49岁。
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其实是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的现象。它指的是当一个声源面向我们靠近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反之,当声源渐渐远离我们,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会越来越低。
回想一下,一辆救护车或者警车不断尖叫着向你驶来的场景,应该会很容易理解这个现象。另外,体检过的朋友一定都对彩超机器不陌生,实际上,彩超所应用的原理也是多普勒效应。所以说,多普勒效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此外,多普勒效应还大量应用在交通、医学、气象、通讯等方面。比如多普勒效率在交通管理中的体现, 主要是用于对车辆进行速度检测。交通管理者在测速时, 会通过相关检测仪器, 向测试目标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电磁波到达目标车辆会向测试仪器发射会一定频率的射波, 通过波频的变化就能清楚的测出车辆的当前时速。
总而言之, 多普勒效应作为物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