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北京高精尖产业成长记

财经 北京商报网 2019-04-09 11:17

美颜相机更“聪明”、城市交通更智能,疾病防治更精准……科技创新的成果正在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先后实地探访中关村、亦庄经济开发区等地多家科创企业,一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改变城市生活的奥秘。在北京打造高精尖产业格局的大背景下,科创企业发展迅猛。这背后与北京近年来一系列产业引导政策息息相关。多位企业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北京的研发平台、人才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击碎次元壁:北京科技独角兽的力量

一个有经验的交警可以很快使路口畅通,那么一个虚拟的“智能交警”指挥交通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我们通过摄像头模拟了一个交警。”3月25日,在海淀区旷视科技公司演示展厅,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一枚摄像头实时抓取并共享各个方向的车流信息,将视觉图像充分数字化,以灵活调控红绿灯的时常和转向,企业副总裁谢忆楠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类似摄像头已开始在中关村附近路口试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北京高精尖产业成长记

旷视科技副总裁谢忆楠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

不仅仅是城市交通,小到一部手机的美颜功能、一家零售店的“智能管家”,大到一座城市的安防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嵌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谢忆楠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依托技术研发和衍生产品,公司营收已经持续四年实现三倍以上增长。

科技创新企业,正在成为打破科幻与现实之间次元壁的“破壁人”。从一套人脸识别算法到一家估值超百亿的独角兽企业,作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旷视科技的成长颇具典型性。而这样的企业仅在中关村示范区就有25家。整个北京的独角兽企业目前已有80家,居全国首位。

科技企业的成长为北京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新经济实现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33.2%;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增长25%,平均每天新设创新型企业199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5%。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67%。

在3月25日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克庆表示,北京正在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5G、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努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双动能。

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毛东军介绍,高精尖产业政策发布以来,北京市市领导对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明确了各区主导产业定位。同时,北京还发布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2018年)》,以正面清单形式便利高精尖企业登记注册。目前,门头沟区、石景山区、大兴区等均已配套出台了“高精尖19条”、“石创10条”、“兴十条人才政策”。

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叶堂林指出:“以前的发展追求效率,现在更加强调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以质取胜。”在他看来,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题中之意。科技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益率,以促进产业升级。

重塑产业链:产学研一体的创新走廊

展开北京的经济地图,一副高精尖产业格局的大框架已初具模型。在北京北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首尾相连,有机衔接。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杨仁全介绍,中关村科学城正在加快建设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推进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腾盛博药等重大项目落地;在怀柔科学城,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顺利推进,5个首批开工的交叉研究平台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未来科学城聚焦盘活存量资源,吸引了小米智慧产业基地等入驻,支持央企与高校院所组建5个协同创新平台,引进形成多元主体创新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北京高精尖产业成长记

北京亦庄京东方总部一层展厅展示的8K显示屏

再把目光移向北京的东南角,亦庄小镇成为高精尖产业的集中孵化器。3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进入液晶面板巨头京东方的8.5代线无尘车间,这是北京最大的单体厂房建筑的一部分,偌大的生产车间空无一人,机械臂自动抓取玻璃面板,24小时不停歇生产,工程师们则在车间外的房间通过显示屏实时监控。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京东方在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显示屏等五大应用领域出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配套企业美国康宁、住友化学等数十家国际知名上下游企业已陆续进驻开发区。

窥斑见豹。这片30年前还是麦地农田的土地,如今已蜕变为产值超千亿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

叶堂林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引进和发展的是整个产业链,包括上下游企业,而不能仅仅是某一个环节。在“三城一区”,从原始创新、试验开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落地,各个环节是比较完整的,这对北京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此,谢忆楠体会颇深。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之所以将北京作为公司总部,在于北京的人才和产业集中度。“北京是人才资源丰富,各类技术人才是比较集中的,作为一家技术性企业,不论未来往哪个方面发展,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人才和企业。同时,作为科技中心,硬核技术的前景是很清晰的,这为企业未来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根据《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2018年工作方案》,毛东军介绍,北京在持续推动工业大数据、工业技术软件化等现有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引导创新方向,整合创新资源,打通创新链条,建设了一批新型产业创新载体,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目前,北京在动力电池、轻量化材料领域已创建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石墨烯、智能车联等领域成立了11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创建了2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7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成立了北京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联盟,为深入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冲破区域墙:科创中心的溢出效应

科技创新,不囿于一地。高质量发展,不止于北京。

在叶堂林看来,首都发展要与国家发展同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北京要体现国际大都市的格局,这要求北京产业发展必须面向高质量发展。同时,北京的科技创新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支撑北京的高质量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要为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合适路径来。

这也意味着,未来,北京科技创新发展还应当发挥北京优势的溢出效应,避免虹吸效应的负面影响。而北京市科委方面介绍,依托创新资源,目前北京已经与全国20余省市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辐射带动全国创新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北京高精尖产业成长记

实际上,津冀两地正在成为溢出效应的获益者。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227.4亿元,同比增长11.8%。根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北京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碧水源、金山软件等12家中关村节能环保及智慧城市服务企业已进驻雄安中关村科技创新产业基地。

在北京东南方向140多公里外的渤海湾畔,京津两地共建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探索京津冀协同新模式提供了有益尝试。

2014年成立于中关村的卡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在去年3月搬到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CEO尹利介绍,落户天津后,卡雷尔累计获得了上千万元的资金支持,弥补了产业化阶段的资金缺口。目前公司营业额已跨上千万元台阶。

科技园成立两年多时间里,累计注册企业达940余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超过240家,注册资金约104亿元。

筑巢引凤,河北省也不遑多让。“原定规模不到100人,实际参会人数近200人。我跟很多找不到座位的参会者站着参会还是第一次。”北京中发飞询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王涛对去年9月在涞水举办的京津冀深电子信息产业对接会的火爆场面印象深刻。

据北京市科委介绍,北京还在推动科技创新券在京津冀统筹使用,三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可跨区域共享科技资源,满足创新创业需求。截至目前,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达7300多家。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肖涌刚/文并摄 白杨/制表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商报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北京商报网站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4007ZG

责任编辑: 4007ZG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